当然,伴随着四季度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值得关注的当属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大幅扩大(三季度逆差仅为90亿美元)。
现在,即使每年M2以12%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每年也要新增14万亿元以上的各类存款,而GDP若以7%的速度增长,每年也只新增4万多亿元。股市的适度繁荣,为实体经济扩大股权融资,降低过高负债,减少财务成本创造了条件,为形成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局面营造了市场氛围。
但是,当前旧动力退潮很快,新动力起步缓慢,在过渡阶段出现了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速度不稳、下行压力较大等问题,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必然要遇到的问题。第四,尽管当前我国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但是主要原因不是货币政策过紧,货币投放不够造成的,而是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制度和功能缺陷,正常融资渠道受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利率和股权产品缺乏合理的风险定价能力导致的。因此,目前我国过大的货币存量和过高的货币资产增长速度,都决定着不可能再过度扩大货币供应量。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问题是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增大货币投放所无法解决的。中国股市也将因为货币的持续扩张而形成持久的资金推动型行情。
很多行业的资金成本高过了净资产收益率,企业增加负债就必然侵蚀净资本收益。这样来解读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和未来预期是不完全正确的。在短期内,尚没有可以取代美元的国际储备资产,美元仍将是国际储备体系中最主要的储备资产。
同时,区域本币债券市场建设也得到发展,促进了亚洲本土投资,有利于将本地储蓄留在本土并转化为本地投资,这将很大程度上减缓全球流动性对亚洲市场的冲击。EQE形成的流动资金的一部分也可能流向美元资产,这有助于缓解美国资金压力。当前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为多元储备货币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国应该为多元储备货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制度便利。SDR以及区域金融安排将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一类是刺激经济复苏的货币政策操作,以资产购买为主。全球经济规模的扩大,将带动全球流动性总量的扩大。
全球流动性波动更加复杂,债务风险巨大。央行的互换额度可以在紧急状况下提供流动性。推动IMF改革,提升SDR的作用。近年来,美国退出QE以及欧、英、日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人们对全球流动性的高度关注。
稳步推进人民币在的角色升级。扩大和深化区域金融合作。金融危机以来,美、欧、英、日在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量化宽松操作工具调节流动性,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如资产购买和常规工具的非常规操作。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话语权的提高,将改变美欧垄断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格局,促使全球金融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和平衡。
近期美元升值以及美国加息预期可能导致的流动性紧张,使不少国家被迫纷纷降息或推出超常规宽松政策,以避免流动性的大幅波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实现全球流动性的有序供应,是关系世界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其次,要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监督机制建设,防止在主要发达经济体退出量化宽松的背景下,有可能引发的断崖式全球流动性短缺。此外,各国获取的官方流动性也有比较大的差别,极有可能产生全球流动性的结构性失衡。
一些区域性金融机构的设立丰富了区域金融安排(RFAs),对全球流动性起着补充作用。国际清算银行将全球流动性划分为官方流动性和私人流动性, 官方流动性即可以由货币当局无条件用于支付的资金,大体包括:外汇储备、央行货币互换以及SDR(IMF特别提款权)等,主要储备国央行资产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跨境官方流动性为着眼点,对全球流动性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使全球流动性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难以解决。2013年,全球六大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再次启动的货币不限、期限不限、规模不限的互换机制,更是将货币互换推到了一个新高度。此外,2015年以来美国债券二级市场流动性压力上升,然而在美国升息预期及美元升值环境下,外国对美国公司债券和股票净流入在过去几个月增长较快。
再次,要建立大国间汇率的协调机制,避免汇率战的发生。区域性金融机构及人民币逐步成为全球流动性的重要补充。
此外,各国获取的官方流动性也有比较大的差别,极有可能产生全球流动性的结构性失衡。第五,稳步拓展货币互换合作,着重扩大货币互换的使用,探索建立与其他货币互换网络的合作,特别是要探索参与美元相关的互换网络。
近年来,一些新的区域性金融机构开始设立,并有望成为全球流动性的重要补充。目前,各国的外汇储备货币中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这意味着少数发达国家对IMF否决权的扩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政策的影响力则很有限。当一国经济的特定形势发生变化,有可能出现国际资本流动的逆转,引起债务风险。欧洲央行采用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为市场注入流动性,LTRO资产占当时欧央行总资产的比重达35%。值的关注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以及中国实施的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新战略,人民币国际化迈向了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人民币有望被更多国家接纳为储备货币。
建立多元储备货币体系。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许多国家都致力于让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SDR在全球流动性的作用有望进一步提升。
美元的一币独大将有可能造成长期利率波动加剧,加速国际资本流动,加重金融风险的全球扩散。美联储购买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一度高达70%。
第二,健全、深耕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英镑和日元在全球储备货币的占比仍较小。
不同储备货币间可以形成竞争和制衡,对储备货币发行国形成市场纪律约束。由此可见,美元仍是全球第一大储备货币,占据着短期内不可动摇的地位。量化宽松政策提供了大量的全球流动性。全球流动性波动的主导因素 当前阶段,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是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也是IMF特别提款权(SDR)的篮子货币,它们是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来源。
加强全球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加强全球流动性管理,核心在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实现全球流动性的有序供应。一国经济政策具有外溢效应,各国应建立流动性管理的全球协调机制。
在新兴市场的跨境资本流动中,证券资产尤其是债券资产扮演了重要角色,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本币主权债券和本币非金融企业债券显著增加,如外国投资者在本币政府债券市场的占有率从2009年1月的10.7%增长至2014年1月的25.4%,部分国家占比更高因此,人民币汇率存在的压力制约了货币宽松的空间,利率成为汇率端压力的牺牲品,不可能存在货币宽松和汇率升值的政策组合。
内需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澳洲联储今日降息25个基点至2.25%,全球央行放水锦标赛重启,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焦点也将从汇率转移至经济基本面,货币宽松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债券市场先出现牛陡再切换至牛平的行情依旧可期。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yk9hw.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85393/817.html
有话要说...